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

水晶冬瓜球


水晶冬瓜球, originally uploaded by 草示儿的二号厨房.

哈哈,我新学的水晶冬瓜球,好看吧!可惜,最近的冬瓜不怎么的,没有冬瓜味儿,是不是现在的蔬菜都变异啦??难道,要吃点本味儿的蔬菜真的要重新变成农夫农妇??

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

影评:Certified Copy


哈哈,昨天看了这个电影。电影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,都是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在展现其内容。关于镜头的使用,我就不想说了,有点怪异,不过,电影剧本写得真的挺好,对话很精彩。最有感触的就是电影当中不断在追寻的问题,什么是原创的,什么是真实的,什么又是复制?对于艺术品而言,也许真实的,原创的是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,但那些仿制品难道就完全没有价值吗?电影中的男主角是一个作家,他写了一本书就是为了说明实际上复制品仍然具有它的意义与价值。在Tuscany的一家博物馆里,人们很尊崇的一个绘画作品,一直以为是原作,可是直到近五十年才发现,它不过也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仿品。对于有历史的国家来说,也许仿品与复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。中国的书法作品,真迹流传到现在的,如王羲之的作品,全是仿品,可是谁又能忽略它们的价值呢。与作家不一样的,是女主角,她对于真实艺术和对于艺术的欣赏有着相对审慎的态度。她有一个儿子,小儿子的生活哲学是大人们所不能理解的,他活在当下。她的丈夫长年忙于工作,在她们结婚纪念日到来之时也忘记了。她深深地渴望着一种平淡,幸福的夫妻生活。当女主角带着作家来参观博物馆在街角喝咖啡时,咖啡店老板娘把作家当成了女主角的丈夫。于是作家在生活里成为了女主角做丈夫的复制品。两人在假装夫妻的关系中在小镇上游荡,他们经过了教堂,艺术雕像,饭馆,最后来到了女主角结婚时和丈夫住过的小旅馆。在整个过程中,男女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生活当中伴侣的复制品,在回忆与争吵中,他们都将自己的思考与情绪投射到了对方身上。最后,女主角恳请作家留下,但作家望着镜子中的自己,这是一个正在挣扎和迷惑的男人。复制品永远不可能跟原真的一样,但是复制品如果跟原真的没有一点关系,那么它将无法获得它的存在意义,如果女主角不投入的将作家当成自己的丈夫,那么作家就算是一个复制品,那么他也没有意义,或者根本就没讨论其意义的基础和可能。但另一方面,难道只有原真的才有价值吗?在生活里,原真的东西就好像女主角的丈夫一样,只是一个存在于心灵中、情感中、回忆中,已然失去的美好。真实的存在不是原真的,也不是复制的,而是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的混融状态,生活要说的话就是:不必较真,人为的去划分一条真与假的界线,就算划清了,又能如何。生活还是会将这些界线全部摸去,把所有的真与所有的假,所有的原真与原有的复制全部捏在一起,人注定清楚不了………


最后说一句,这个电影的名字翻译很成问题,香港竟然翻译成《似是有缘人》,什么乱七八糟的!!!豆瓣上说是《原样复制》,比什么有缘人强点,但是好像也不太好,因为没有原样的意思。翻译成什么好呢?《合法复制》?《合理复制》?i have no idea^O^